【新春走基层·强四力融合报道】走BG大游进地铁施工“最难区间”
发布时间:2023-11-01 人浏览
196体育驾驶一台长达百米、重数百吨的重型机械在地底下“挖”出一条“S”型通道,难度有多大?
1月19日下午,记者跟随中国铁建南宁地铁2号线东延工程指挥部玉岭路站工程部长马洪超走进施工中的玉岭路站,在30余米深的地下参观被称为南宁地铁“最难盾构区间”的隧道。隧道内灯火通明,灰白色的穹顶呈圆形向前延伸BG大游,场面之壮观,仿若奇幻电影的布景。
“这里就是‘S’型的开始。”前方隧道呈现出明显的“右转弯”,马洪超停下了脚步,介绍“最难区间”的施工难点:转弯半径只有250米BG大游,刷新了南宁地铁盾构施工的纪录;转弯的同时,盾构机还必须“挖”出南宁地铁盾构施工以来遭遇的最大坡度;此外,就在隧道上方仅仅2米多的空间里还有另一条隧道,施工难度极大。
“神龙五号”的截面足有两层楼高,其刀盘结构、铰接方式等均根据施工需求作了针对性改进,即使面对强度较高的灰岩也毫不打怵,是当之无愧的“硬核”装备。“别看它头大身长,操控却很灵活,我们对挖掘隧道的误差是以毫米来计算的。”马洪超介绍BG大游BG大游,施工方为“神龙五号”配备了富有经验的盾构班组,每前进1厘米都有详尽土层、地质等数据分析为之“导航”,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此外,南宁市建委近年来积极推广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也派上了大用场。在出入口的一块展示牌前,记者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玉岭路站的3D图景很快呈现在手机屏幕上。“有了3D建模,人就仿佛置身已经建好的地铁站之中,哪个地方的设计有缺陷、管线排布不合理BG大游,一眼能看出来。”马洪超告诉记者,就在1个月前,该BIM技术应用刚刚获得了由工信部颁发的2018首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银奖,成为南宁地铁乃至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的标杆。
“春节期间,我们的施工依然进行。”南宁轨道交通公司建设分公司项目工程师徐飞介绍,目前2号线座封顶,出入口和风亭正在加紧施工中。“项目有大小,管理无差别。”徐飞表示,将总结推广“最难区间”的工作经验,更好地服务南宁地铁建设。